來上經絡推拿課的W.L.是瑜珈老師,她說有位朋友以前練太極拳,但是後來覺得太極拳都只練到單邊的身體,於是就改練瑜珈。這就是一般「公園太極」教與學方式的謬誤,老師在教學時不管新生老生,一律跟著把一套拳從頭到尾打一遍,只見「老鳥」氣定神閒的隨著老師的步伐節奏起舞;「中鳥」則一直盯著老師看,在偶有失誤的情況下勉強跟上老師的速度;剛來的「菜鳥」則從頭到尾手忙腳亂、不知所云!只有等你來的次數多了,你自然就會「漸入佳境」,步上「中鳥」或「老鳥」的行列了。這樣的教法,不但誤人子弟,也壞了太極拳和國術的名聲,但卻是絕大多數太極拳的教法!

 

「功夫出於單操(招),不出於拳套」這是開始和師父左顯富練功後,他給我的觀念。

 

現在一般太極拳和國術場子裡教學,總是以「套路」為教學的依據。例如:在教「螳螂小七手」這套拳時,第一勢是「螳螂捕蟬勢」,於是老師就先教學生右勾左摟的捕蟬勢;第二勢是「進步採手反背掌」,於是老師又教學生左採手、進右步、右手反背掌;第三勢……直到勾摟封手收勢。老師教得很認真、學生也練得很賣力,但是另一邊的「螳螂捕蟬勢」和「進步採手反背掌」,除非將來其他拳套裡也有,否則老師永遠也不教,學生也就永遠練不到,因為老師的老師也都是這樣教的,老師自已也沒練過。但是,這個樣子是練不出功夫來的。

 

這得要從兩個層次來講:

 

第一,練招勢只練單一邊,另一邊不會或不熟,那只好燒香請神佛保佑,臨敵時對手只攻擊你會的那一邊,否則你只好大叫:停!停!這邊我師父沒教!招勢要會應用的第一步,是老師要把單招的動作細節向學生講解清楚,學生在清楚招勢動作的軌跡後,把左、右兩邊反覆練習熟練,再由老師餵招或與師兄弟對練拆解,直到這一招的反應、速度、勁道都有了火侯,才可以說你「會這一招」了!

 

第二,通常在國術中,好的拳種都有一些最重要的單招,或稱為「拳母」,這些主要勢子再接續其他招勢,串成數招臨敵時實用的「組拳」,這些「組拳」往往是這個拳種門派裡最重要、實用的「門內秘傳」。例如:八極拳裡的六大開;八步螳螂拳裡由戳捶、撲面掌、崩捶…等引伸出來的連續招勢應用;形意拳裡由五行劈、崩、攢、砲、橫串聯出來的用法,都是臨敵時設計好「請君入甕」的連續招勢。在武術教學上,應該視學生程度,於教到某個主要招勢時,給予這些「組拳」的訓練,才不致於臨敵時永遠只會出一招,手就「卡住」了!

 

既然功夫出於單操(招),不出於拳套,那麼為什麼大部份拳種都要設計套路呢?第一個原因是為了明瞭教學上的順序,和方便學習者記憶用的。第二則應該是為了便於演示而來的,李仲軒在《逝去的武林》裡說:『形意拳的練法、打法、演法(表演)的口訣都是不一樣的。但現在弄混亂了,用打法去練功,用演法去比武……』所以每套拳套表演有它獨特的節奏、韻味、表情,便於顯現這一拳種或拳路的特色,這就是李仲軒說的「演法」。

 

所以,若要練出點「實用」的真功夫,還是得從熟練和拆解單招開始。

 

棹岱 97/06/17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棹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